生命安全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,但生活中總是充滿著各種突發(fā)狀況,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,因此,每一個人都應當具備保障生命安全的基本技能——急救。
2023年7月4日上午,海川應急教官聶珮冰受邀為涌泉街道麗晶港社區(qū)開展急救專題培訓。聶教官采用精講多練的方式,為在場群眾普及不同急癥的識別方法和應急救護的操作步驟,并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、心肺復蘇術和AED的使用,幫助大家掌握常見的急救技能。
- 海姆立克急救法 -
如果我們發(fā)現(xiàn)有人突然無法呼吸、不能咳嗽或說話,面部口唇的顏色變得青紫,甚至昏迷倒地,尤其是發(fā)生在進食時,我們就應該判斷TA很可能發(fā)生了嚴重氣道異物阻塞。如果患者神志清醒,會感到極度痛苦,常常不由自主地將手呈現(xiàn)“V”字形緊貼在頸前的喉部,這個姿勢在急診醫(yī)學領域中非常著名,稱為“海姆立克征象”。
一旦出現(xiàn)這種危急狀況,現(xiàn)場第一目擊者應立即上前詢問“你怎么了?能說話嗎?是不是噎住了?需要幫助嗎?”神志清醒的人會點頭并同意施救,這時就應該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。
施救者要站到患者背后,兩手臂環(huán)繞并抱住患者的腰部;一手握拳,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患者胸廓以下和臍以上之間的腹部;另一手抓拳、快速向上反復沖擊壓迫腹部,直到異物排出且患者可呼吸、咳嗽或說話。如果患者失去反應,則應進行心肺復蘇。
- 心肺復蘇術 -
在我國,每年約有54.4萬人發(fā)生心臟驟停,相當于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驟停而死亡。心肺復蘇術(CPR)是搶救心臟驟停的最有效的方法,且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分鐘。心臟驟停發(fā)生后的1分鐘內(nèi),立即實施心肺復蘇和運用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開展急救,搶救成功率可達90% ;每延誤1分鐘成功率下降10%;如果超過10分鐘才開始搶救,患者的生存機會渺茫。
進行高質(zhì)量的心肺復蘇,需牢記以下步驟:
1、輕拍并呼叫患者,判斷有無反應;
2、呼喊求助,撥打120并獲取AED;
3、觀察胸廓起伏,判斷有無呼吸;
4、以每分鐘100-120次的頻率進行30次胸外按壓,成人每次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過6厘米(兒童每次按壓深度不超過5厘米),并讓胸部恢復到正常位置;
5、給予2次人工呼吸;
6、繼續(xù)以30:2的比例實施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,直到接受過更高級培訓的人員接手;
7、AED到達后立即開啟電源并按照提示操作。
急救不僅僅是專業(yè)人士的事情,每個人都有必要學習和掌握急救技能,因為任何人都可能面臨緊急情況。通過我們的努力,可以共同建設一個更加安全和關愛的社會,讓我們一起努力提高急救技能,為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!